中国恒大将从港股退市
后续追偿希望渺茫
文|《财经》特约撰稿人 王文彤
展开全文
编辑|余乐
停牌近19个月后,中国恒大集团(3333.HK,下称“中国恒大”)迎来了最终宣判。
8月12日,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,公司在8月8日收到联交所信函,因为未能满足联交所的复盘指引要求,且股份未能于7月28日之前恢复买卖,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将于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,最后上市日期为8月22日。
公告还称,退市之后,中国恒大的股票仍然有效,但股份将不会在联交所上市及买卖,公司也不再受上市规则规管。据天眼查,目前中国恒大的股东中,排名前两位的是鑫鑫(BVI)有限公司和均荣控股有限公司(二者均为许家印的关联公司),合计持股超过65%。
上海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郜松江表示,退市后,清盘人将通过专用网站向债权人定期披露进展,清盘程序可能持续三到五年。
8月12日的公告还称,公司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。这也意味着,中国恒大约16年的上市之路将正式终结。
2009年11月,中国恒大在港交所上市,以超700亿港元的市值成为在港上市最大的内地民营房企;2016年,中国恒大总资产首度突破万亿元;2017年,中国恒大迎来市值高光时刻,当年10月,该股最高报32.5港元,市值达4291.3亿港元。
1月29日停牌前,中国恒大股价报收0.163港元,市值仅为21.52亿港元。
中国恒大清盘的进程始自2024年1月29日。当日上午,中国恒大遭境外债权人提请清盘案件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庭,法官当庭颁令中国恒大清盘。随后,中国恒大在港交所宣布停牌。
当日下午,安迈企业咨询(Alvarez & Marsal Inc.)的两名董事总经理黄咏诗(Tiffany Wong)及杜艾迪(Edward Simon Middleton)成为中国恒大清盘人。黄咏诗在获得法院任命后对媒体指出,将尽全力维持中国恒大业务的可持续运作,且在清盘程序框架内,会考虑任何可行的重组方案。
彼时,法官指出,中国恒大清盘的原因是债务重组方案进展过慢且资不抵债。
2022年6月24日,恒大的境外债权人之一Top Shine Global Limited of Intershore Consult (Samoa) Limited(佳盛环球)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。
中国恒大随后在6月27日发布公告称,将积极与债权人沟通推进境外债务重组工作,并于2023年3月22日对旗下共计191.49亿美元的境外债务提出了重组方案,称将以发行新票据、债转股等组合方式完成境外债务重组。但是,随着中国恒大旗下的恒大地产被立案调查,该重组方案一直未能推进。
2024年5月31日,证监会发布公告称,因恒大地产虚假记载年报、欺诈发行公司债券、未按规定披露定期财报等信息,证监会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、给予警告并罚款41.75亿元,对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。
天眼风险信息显示,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现存59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,被执行总金额超592亿元。
“恒大系”另一上市公司恒大汽车(0708.HK)也情况堪忧。
中国恒大本想出售恒大汽车股份以获得注资。2023年8月14日,恒大汽车宣布与战略投资者纽顿集团签订协议,后者拟以0.6297港元/股的价格认购恒大汽车约61.77亿股新发行普通股,总交易对价约为38.90亿港元(约合5亿美元)。此后,纽顿集团曾为恒大汽车注入一笔2亿元有担保免息过渡资金。
不过,在2023年年末警方刑拘许家印消息曝光后,纽顿集团战投一事也被搁置。2024年1月,恒大汽车公告称,纽顿集团对恒大汽车的股份认购协议于2023年12月31日失效。4月,恒大汽车再发公告,宣布纽顿集团战略投资终止。
与纽顿集团合作终止后,中国恒大又在2024年5月26日晚间宣布一名潜在买方有意从中国恒大手中收购恒大汽车约29%股份,且未来可能再收购29.5%的股份。但在五个月后,这项交易也宣告终止。
此后,恒大汽车再未能成功找到合适的买家,并于2025年4月1日起停牌。若未能在2026年9月30日前复牌,恒大汽车也将被取消上市地位。
中国恒大曾为中国头部地产开发商,长期与万科、碧桂园并列销售榜前三名。2020年6月初,恒大地产爆发商票兑付危机,其债务危机初现端倪。
2021年12月3日,公司因未能履行一项金额为2.6亿美元的担保义务而触发全部美元债交叉违约。2022年3月21日,因恒大物业约134亿元存款质押被银行强制执行,且无法按时刊发业绩公告,“恒大系”三家上市公司中国恒大、恒大物业、恒大汽车在同日停牌。直至超过17个月后,距离港股的复牌期限要求仅剩20多天时,中国恒大才得以复牌。
8月12日晚间发布的清盘进展报告显示,“恒大系”上市公司目前仅剩恒大物业(6666.HK)还有潜在价值。清盘人已将恒大物业资产的变现工作列为最高优先事项,并已委派法律及财务顾问以协助清盘人。
清盘人在清盘进展报告中表示,中国恒大的债务负担达到3500亿港元(合450亿美元),远高于此前财务报表披露的275亿美元,而目前变现金额仅约为20亿港元(约合2.55亿美元),其中约有1.67 亿美元回笼。资产变现所得款项回笼至公司是一项十分艰巨且耗时的工作。
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郜松江总结称,清盘人目前虽控制集团内上百家公司,直接管控账面资产,但实际变现率可能极低。
首先,核心资产恒大物业因诉讼冻结和项目被接管,进展缓慢;其次,恒大系资产涉及多司法管辖区、复杂所有权结构及集团内部债务嵌套,资金回笼效率低下;最后,因市场低迷导致资产贬值严重,且大量资产被抵押或查封。
他进一步指出,一般情况下,债务的清偿顺序为购房者债权(即保交楼)、工程款、担保债权、税款、普通债务、股东权益。普通股民收回投资的可能性极低。
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涛也补充道,中国恒大虽还有资产可以出售,但处置资产涉及债权人沟通、是否存在轮候冻结这些问题,操作难度、沟通成本都很高。
至于后续如何继续化解债务,多位受访的资本市场相关律师都表示,债务追偿希望渺茫。
徐涛表示,后续债务只有理论上化解的可能性了。“因为涉及的面太多、量太大,沟通成本极高。即便政府下场协调,可能也未必能完成沟通,达成一个让大部分债权人满意的方案。”他说。
清盘人想要全面掌握许家印及其亲友所持的资产也面临一定挑战。
2024年3月,中国恒大清盘人起诉创始人许家印、许家印前妻丁玉梅、前行政总裁夏海钧及多家相关公司共7名被告,向许家印、丁玉梅、夏海钧等个人及相关公司起诉追讨约60亿美元(约438亿元人民币)的股息及酬金。
此后,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冻结前述人士全球范围内共600亿港元(约550亿元人民币)资产,并要求其遵循披露资产令。
据此前媒体报道,丁玉梅于2022年9月在英国泰晤士城购入33套公寓,共计价值4980万英镑(约合6700万美元),此时正是中国恒大美元债违约的九个月后。她通过五家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持有这些房产,并聘请了仲量联行作为租赁代理、打理。
中国恒大虽不是第一家出险并退市的房企,但毫无疑问将给市场带来巨大影响。
据中指研究院统计,截至2024年11月,共有21家上市房企宣布退市。此外,8月11日晚间,华南城(1668.HK)发布公告称,公司因未能偿还3.06亿美元债务,于8月11日被相关高等法院下令清盘。这是继中国恒大后资产规模最大的房企被清盘案例。
徐涛认为,恒大退市是房企风险出清的延续,也向市场释放出信号,即未来出险房企(尤其是停牌18个月以上的)更难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进行腾挪,此类企业退市与清盘可能会加速,推动房地产行业加速出清。恒大退市后,中资房企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信誉也将大打折扣,其他出险房企融资将更加困难,资金链紧张局面加剧。
评论